[飛熊週四專欄] 舉重知識分享 努責 ( 伐氏操作法 Valsalva maneuver )

柱柱姊正在練習努責呢,要加油喔!!




最近在FB社團健身計畫
一位練得很不錯的網友評論道

「...在負重時正確啟動腹內壓 是全人類統一無差別的注意事項」


本文稍微探討兩個東西
1. 什麼是「努責」?
2. 負很重的舉重運動,需不需要「努責」?



1. 什麼是努責?

在網路上或是健身房,常聽到有人問說,為什麼我XXOO做完以後,會頭痛、會心悸、會眼前發黑,這時候旁邊一定有人說:「幹,你努責了!」其實這句話有一點點需要糾正的地方。要糾正的不是那個幹字,而是努責其實指的是憋氣且用力這個動作的本身,而因為憋氣用力,導致的血壓升高又急遽降低的副作用,例如暈眩、頭痛等,許多人則會用努責現象、努責效應來描述。

英文上,稱這種憋氣且用力的狀態為Valsalva maneuver,在ACSM的教科書上,翻譯成伐氏操作法。一個17世紀研究耳朵的義大利醫生,為了研究耳壓變化,發明了這種先把嘴巴與鼻孔強制閉上並用力吹氣的方法。那中文的努責這兩個字是從哪裡來的?兩個詞念起來完全不同,Valsalva怎麼會被翻譯成努責? 原來中文裡面本來就有這個名詞,出自元朝的中醫書丹溪心法●痢》「其或氣行血和積少,但虛坐努責,此為無血證」白話是說,你佔著茅坑用力的拉,卻拉不出半坨屎,有病啦!! 努責在中醫上講的就是大便或是分娩時,那種腹部用力的樣子。 (我不是中醫系的,歡迎打臉)


在重量訓練的世界裡,努責這個技巧更為複雜,不是只有憋氣用力而已,還必須透過事先的腹式深吸氣,再用力地收縮腹直肌、腹橫肌、腹內斜、腹外斜、束脊肌群等,如此,我們才能大大地增加胸腔與腹腔的內部壓力 (參考下圖,水肥哥借用一下),來增強我們的脊椎穩定度。對於需要維持軀幹剛性的一些動作,努責這項技巧非常重要,尤其是在進行低RM的大重量肌力訓練時,可以說是必備。但記得使用時要注意有沒有頭痛等不適症狀,並在專業的指導下進行,如果都很OK,我個人強力推薦先學會這個技巧,再進行肌力訓練,更形安全。




2. 舉重運動需不需要「努責」?


利用努責來增強軀幹剛性這個技巧,我剛剛才用「必備」二字來形容,接下來要馬上打自己臉了。半年前,我真的認為這是必備技巧,除了蹲舉、硬舉、臥推以外,連舉重動作,抓舉、上膊、上挺,我也認為應該全程用力憋氣。

但在我開始離開健身房,找科班選手出身的教練學習舉重後,發現...  他們幾乎不知道什麼叫努責,更不會去過度用力憋氣......  不只是抓舉挺舉,就連蹲舉、硬舉這類輔助訓練動作,也不會採用這個技巧。但也並非所有舉重選手舉重時都不努責,阿兜仔舉重選手,有很大比例會採用這種呼吸法,例如愛爾蘭之光C
larence,注意他上膊前深吸那一大口


再來比較一下我的偶像,Man Power陳士杰的245公斤上膊,注意他上膊前,不會深吸氣並憋住,甚至在發力前,就已經喊聲把氣吐掉


接著看Squat蹲舉,下面影片中Klokov的250公斤pause squat,先大大地吸了一口氣,肚子憋緊,直到站起時才吐氣


比較一下中國各路選手的蹲舉,自然的閉氣,不會去刻意深吸一大口。


經過我個人的練習經驗(強調一下,是個人經驗),抓舉挺舉不要全程用力努責,邊一拉起鈴一邊還要吐氣,動作會相對流暢許多,也大大影響最後接到槓鈴的重心保持;而蹲舉、硬舉等還是要透過努責來增強軀幹剛性。有人說,這個是因為身體太僵硬,所以動作就不夠靈敏。還有一個可能更合理的解釋,涉及中樞神經控制的問題,movement pattern。


運動控制的神經研究中,呼吸與四肢動作間是相互影響的。有沒有人想過俄羅斯網球一姐沙拉波娃,每次揮拍時幹嘛叫那麼慘烈,叫得都硬了 (咦?)。或是想想第一次上健身房的時候,沒有人教你,你也自然就曉得用力時要吐氣,再例如從地上搬動非常重的物品時,你也自然就會憋氣,這都跟中樞神經控制有關,呼吸跟你的動作,本來就是搭配好的,就跟拮抗肌群的反射一樣,收縮二頭肌,三頭肌自己就會放鬆,抬起右腳向前走,自然就會舉起對側的左手。因此,特定的動作型態可能就會搭配特定的呼吸模式。


這就是呼吸與動作的完美搭配,嗯啊~~阿~~嗯啊~~



所以說透過努責,雖然可以增強脊椎的穩定、軀幹的剛性,但也很可能硬生生打破這種人體自然的movement pattern。看似特別在這種需要極短時間內輸出最大肌力的動作,例如舉重、擊球等,憋氣更會影響到爆發力的表現。因此,選擇過程中吐氣或嘶吼,在舉重競技中,甚或蹲舉、硬舉等訓練中,並非不能想像。努責不努責只是其中取捨的問題而已,並無絕對。


那最後就來宣傳一下我的FB粉絲團吧~~
憤青飛熊瘋舉重 Hui-Hîm the rights-lifter






留言

熱門文章